福音派基督徒论坛 Fishcafe.org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信仰对话
登录

找回我的密码

最新主题
» 田哞新作:羅馬書4000字
由 林歌 周日 一月 16, 2022 8:45 pm

» 有关“归正神学”中不合圣经真理之处的辩论(一)
由 sunyangwudi 周五 十二月 08, 2017 8:35 pm

» 无奖圣经问答:matrix
由 林歌 周四 八月 25, 2016 8:44 am

» 远离基督教、做个正常人
由 timmy 周三 六月 22, 2016 1:05 pm

» 与宗教人士对话的短信记录
由 Nathanael 周二 六月 21, 2016 11:04 am

» 一层层包装的玩意
由 schleifer 周一 六月 20, 2016 2:30 pm

» 《基督教.皇帝新衣》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8 pm

» 自称是上帝呼召的传道人会有“无情型人格障碍”吗?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4 pm

» 真正的属灵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3 pm

» 按各种标准来评价人?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1 pm

» 称杀手为弟兄,可以吗?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4:00 pm

» 没想到世上竟然有好看的中文节目
由 timmy 周日 六月 19, 2016 3:54 pm

» 家庭教会——病得挺重,伤得不轻
由 Nathanael 周二 一月 26, 2016 12:41 pm

» Casual Chat on redemption, repentance, conversion,
由 timmy 周三 十二月 02, 2015 1:11 pm

» 视频:中国教师"扬威"英国:人民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 timmy 周日 九月 06, 2015 1:45 am

» 上帝要基督徒受磨炼?并要基督徒敬拜他?
由 林歌 周三 八月 12, 2015 9:58 pm

» 祈祷的再思
由 talithakoum 周五 七月 17, 2015 3:41 am

» 残害心灵的师道观念
由 黄河边人 周四 七月 02, 2015 10:33 pm

» 一亿美金与一首绝命诗
由 林歌 周二 六月 30, 2015 8:59 pm

»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上帝是耶稣基督的样式
由 timmy 周二 六月 30, 2015 6:39 am


说什么,心理学是末世大迷惑?——教会资深辅导家指正误区

向下

说什么,心理学是末世大迷惑?——教会资深辅导家指正误区 Empty 说什么,心理学是末世大迷惑?——教会资深辅导家指正误区

帖子 由 timmy 周三 一月 04, 2012 1:22 am

说什么,心理学是末世大迷惑?
——教会资深辅导家指正误区

在信仰与心理学中间,他们似乎在制造是非,喜欢化友为敌;我们却希望平息干戈,化敌为友。在实践方面,他们只接纳神秘单方,罢黜百家;我们则忠告这是虚幻之想,不要拦阻有需要的人获得医治。其实属灵不用持守古老,忠于圣经不用排拒科技,真属灵不可能从偏激里产生,却应当实事求是。
~陈天祥博士 罗丽雯博士 2009-1-29 刊登于香港《时代论坛》第1140期
鱼咖啡 fishcafe.3322.org

最近收到一盒 DVD,是一间福音堂与美国「庇哩亚人的呼声」(Berean Call) 共同制作的。它的题目是「末世大迷惑」。其中论及心理学与教会,明指心理学是其中一个末世大迷惑。其实,香港有些教会对心理学的误解比他们更深,最少「庇哩亚人的呼声」明白心理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很多说法都有清楚的科学根据;只是心理治疗或心理辅导的科学根据比较松散;他们针对的是心理治疗/辅导,而不是心理学。在香港,很多教会在心理学的范畴里,只接纳心理学辅导,甚至接受一些完全没有科学根据、大学心理学系不认同的疗法。他们对那些有科学根据的心理学,并它们对信仰的探讨,都却拒诸门外;指心理学成份过多,甚至以为是敌基督的。「庇哩亚人的呼声」却没有这种错缪。不过他们对心理辅导的排拒,仍有误解的地方,我们谨抽取一些香港教会亦可能犯的偏差,加以解答。

我们首先看看「庇哩亚人的呼声」的理据。他们以为心理学(心理辅导)在现今社会上对教会起了超常的影响,有些教会还把心理学当圣经般教导信徒;同时教会已成为心理辅导的介绍所。他们认为教会二千年来都是单靠圣经处理各种问题的,包括治理信徒的心理毛病,现在转向心理学,就是承认圣经的不足了。他们因此要反击。其最主要的内容包括:

(1) 心理学对教会是有害的。
(2) 教会被误导,错误地以为心理辅导是一种科学,需要有专门的训练才可以担当辅导员。这些只不过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神话而已。
(3) 心理学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假的宗教,与基督信仰抗衡。
(4) 信仰和心理学两者不能整合,因为心理学与信仰根本彼此不容,而且倘若信徒按照神的方法来处理事件的话,根本不需要心理学。

他们总结说,在现今充满了心理学化(psychologized) 的文化中,教会需要返回神所赋予我们的途径与方法:信徒要通过圣灵和装备好的神的话,彼此服侍。若我们只用神指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神的话是绝对足够的。

这些言论看似属灵,其实明白圣经又明白辅导的人都知道,他们有很多的偏差和误解;以下逐点回应:

(一) 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各方面问题时,圣经内容是否足够呢?
他们认为圣经是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困扰的唯一帮助。其实圣经写作的目的是很独特和明显的,就是使我们明白神的救恩,认识神并耶稣基督,了解神对人的引导;以至我们可以信靠衪,活在他的真理里面。圣经并没有包括全部我们在世上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见识。拿保罗书信为例,在每一卷书信,他都是针对当时不同的信仰需要提建议。按他的身份,他是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罗1:1),所以他的讲论都是围绕在福音的命题上。在罗马书,更清楚地表明他的动机:「切切的想念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罗1:11)」,又说:「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罗1:15)」。因此他在罗马书将福音的内容详细论述。在门徒约翰写作的福音书中,他很清楚表明自己的动机:「但记这些事,是要你们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约20:30-31)。显明他的记载是经过选择的,凡与主题无关的就没有记载。因此他又说:「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就不会详尽地出现在书卷上了。

其次,我们看见圣经有很多地方,对特殊启示以外的知识都加以肯定。例如摩西学了埃及人所有的知识,这对治理以色列人一定有帮助;而他后来也是受了外父米甸祭帅叶忒罗的劝导,将工作委派给助手,改进管理。当所罗门王建造圣殿时,为了要得当代上流的工匠,召来推罗人户兰(王上7:14),他的技巧也应当是在神特殊启示以外获得的。同样,保罗也深得希腊人的智慧,对他的思考、辩论、用笔、建立基督信仰的神学,不无帮助。路加不是使徒,却写了两卷圣经,与他医生的学识背景不无关系。特殊启示以外的知识,对信徒生活也重要,就如腓立比1:9-11:「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这些知识和各样见识,应包括圣经以外那普遍的启示,有了它们才能分辨是非。对整体社会(包括未信的人)的道德标准,信徒也应持守,罗马书13章论到顺服政府的管治,就是一例。在个人道德的操守,也不例外,未信的人的一些标准,例如不要以恶报恶,我们要留心去作,认真达到甚至超越这些标准(罗12:17)。连耶稣也用当代的智慧,来教导门徒。就如盖楼先要确定有否足够资金,打仗要先酌量军力(路14:28-32),照样,跟主之先要考虑能否背起十字架;又要用今世之子理财的聪明,管理今世之财,存到永生(路16:1-9)。这就好像柯曼(Kirwan, 2007)忠告说:「我们不要将自己范围在神的(特殊)启示之下,而忽略/抛弃神的普遍启示和恩典。」

单靠圣经,教会能否做好辅导的工作呢?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教会的属灵操练,不是辅导或心理治疗,虽然灵性可以裨益心理健康,却不容易医治人心理或情绪上的问题。而近期的圣经辅导(biblical counseling),所用的方法源于阿当斯,依从他主张的疗法,都以为所有的病源都是涉及犯罪或是自我中心。他们又善于将圣经不太有关切性的经文拿来,证明神有应许帮助患者;强调只需要神的说话,顺服神,就可胜过一切心理的问题了(参约翰布鲁格,1990))。其实受导者可能只收到一张不能兑现的支票,正如柯曼(Kirwan, 2007)和李耀全(2002)指出,这些以劝导为主的圣经辅导法,是没有照顾信徒心理、情绪的需要,使他们得不到合适的治疗。

再其次,在歷史或现代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实例,说明教会不能单靠圣经,解决人的需要与问题。歷史告诉我们,心理治疗未出现之前,教会处理心理有问题的人时,是用驱魔的办法,其中一些做法,是将有问题的人摇撼,希望里面的邪灵或鬼会被摇出来;又在患者的头颅开一个洞,让污鬼有路可走出来(参Freedheim 等,1992)。若非有一些精神科的先驱,指出那些患者不是被鬼依附,而是精神有问题,说不定今天我们仍要驱魔!不但这样,我们生活上有许多需要,就如衣食住行、医治疾病、栽培小朋友成长、保障地球免受污染…等等,其中也包括神的事工,不都是要倚靠近代的知识及科技才能达成吗?我们的需要,单靠圣经是不足够的。

我们绝不需要把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放在擂台上,一较高下。更不需要设法使普遍启示被击倒,显示我们属灵。两者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过,当然我们也要强调,我们得救的知识唯有靠圣经,而且圣经是足够的。

(二) 心理辅导是否一门科学?
他们列举理辅导的内容,讲论较早期的心理分析及人文心理学,也论及行为治疗,但对近代常用的认知治疗方法,却只字不提,有很清楚的选择性偏差。他们所否定的旧方法,很多都是现代的心理治疗长久以来否定的。他们似乎要藉著鞭打一个稻草人,来否定了今天心理治疗的有效性。我们知道心理学不是一致性的,有很多不同派别,相互排拒、监察、及互补。他们绝不可以藉著指出早期一少撮理论的不足,来辩称全部心理辅导的理论都是不对的。而且心理学不是不变的,以前的一些错误,现在很多都已修正。

他们对于心理治疗是否科学性这个问题,有很多选择性偏差。他们指心理治疗不是科学的,这或许在心理分析或人文治疗法等方面可能是真实的,但他们也需要看看最近有证据基础(evidence based)的研究,显明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参Sue & Sue, 2008)。当然,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诊断心理/精神问题时,没有一般医生诊断生理问题那样清晰,但不可因此而否定标准的存在,说只存在于心理学家的脑海里。他们所提及的D***就是诊断手册,提供客观条件,在心理学家的脑海以外,作为诊断的标准。有很多的病症,例如过度活跃症(ADHD),诊断时都需要经过拟定程序来审核,以致能够较客观地诊断,减少偏差。

他们又取笑诊断手册的诊断,会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又把害羞般的小问题也指是心理病,而且病类日渐增多,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范畴;他们以这些为心理治疗非科学的凭据。他们似乎忘记了病态心理的定义,就是那些妨碍自己或别人作息生活的心理状态。由于社会观念会改变某些表现是否会妨碍自己或别人,诊断标准就受影响。倘若有人因害羞而不敢外出工作,妨碍自己作息生活,当然是有问题。至于病症的数目不断加增,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范畴,只能说明心理病是文明社会、稠密城市的疾病,与是否科学无关。

他们又以为只有生理的问题才可以用科学去研究并加以解决,并且声称心理问题不能称为病,只有生理不正常才能称为病。其实心理治疗一直採用病理模式(Pathology model),假设是人的内在出现了问题,这就是病的意思。这些内在的病源,其中有生理性(somatogenic)的,也有心理性(psychogenic)的。生理性的就如遗传基因会影响精神分裂的可能性;又如神经传递素不足,引至抑郁。心理性的就如狂食症是习染的坏习惯;又如不安的情绪可能源于一个错误的想法,以为人人都赞许才对。因此治疗是必须的,只是在治疗时,治疗师不需要引患者太注意他们的缺失,也用不著称之为病,以免产生标籤效应。另一方面来说,其实人的心理和生理,是彼此互为因果的。不但心理问题会有生理及心理的源头,身体的问题,除了生理源头外,也有源于心理的,这些病称为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illness) 。人会因心情紧张而产生胃痛,甚至是胃溃疡,就是一个例子。人的心智 (mind) 是可以大大影响人的物质身体,所以他们的论据,指物质才可以被科学研究,身体有问题才能称病,把精神与物质完全分隔开,是非常狭窄和错误的。笔者相信没有人会质疑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的科学性,「庇哩亚人的呼声」可能是未知道以神经科学并心理治疗为题的科学论文或书本,最少可找到35篇/本。

一个小孩子,无论在外表如何缺乏成人的才干,仍是个人。科学心理学于1879年成立,算是科学中的小孩。而心理治疗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始蓬勃起来,更是个婴儿。然而,它与「基要心理学」的联繫与证据基础的研究,都显示它是一种科学。

(三) 心理辅导和基督信仰是否彼此对立呢?
他们指心理治疗和圣经观念是背道而驰的,这不是客观研究的结果,而是基于他们刻意把不同的辅导门派的假设,与含意相反的经文配对。而这些假设不尽是源于心理学的本身,而是哲学观点,被带进心理学里,作为发展他们心理体系的前提[premise]。例如人文心理学,他们以为人是可以自善的。心理分析亦有前提,指潜意识决定了人的一切,称为精神宿命论 (Psychic determinism)。又假设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要马上满足自己的各样慾念,像吃和性一样,而这些都出现在「原我」这个心理实体内。行为心理学则假设人的行为完全决定于他们的环境和因为环境而产生的制约 (conditioning) 。这些假设是他们没有证实的,亦因为是前设的原故,所以不需要被证实。「庇哩亚人的呼声」将这些不同的前设,和跟前设相反的圣经教训作配对;他们以人文心理学指人可以自善,配对圣经人的败坏;又以行为心理学所指人的问题出于环境,配对于圣经说人的问题是出于内心;由此引出结论,指心理治疗跟圣经背道而驰。其实如果他们将心理分析的理论来配对两段经文,那么,圣经与心理辅导的前设,就变得不谋而合,两者都同样主张人是软弱的,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发自其内心。

有人以为心理学是讲论自我(self),于是攻击心理学,指为教导人溺爱自己,高举自己,而圣经则强调一切的问题是从自我中心而产生,因此将心理学判定为与圣经教导背道而驰。其实心理学乃是使人明白自我,在其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才能,也知道自己的輭弱,那就不会看自己多于所当看的(罗12:3)。「自我」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观念,除了一般人所认识的自我观念 (self-concept)外,自尊 (self-esteem),自我呈现 (self-presentation),社会角色,认同危机,群体与民族认同,和最新的自我控制 (self-regulation)(参Baumeister & Vohs, 2004).,都是有关自我(self)的探讨。当人阅读自尊的讲论时,或许会误解自我探讨是抬高自己,但当看见自我控制这个议题时,就应该要明白对自我的研讨并不是要提高自己。

其次,有基督徒心理学家尝试把信仰与心理学,在「真理只有一个」的大前题下进行整合(参Johnson & Jones, 2000), 对此,他们斥之为无用。他们以为真理只能出于圣经,因此心理学与圣经真理没有关系,那么,就完全不能帮助信徒活出真理了。笔者虽然也不完全同意某些整合的理念与方法,这种把圣经以外的道理全盘否定的极端做法,实在不敢苟同。上文已提过,连圣经及耶稣基督也对普遍启示加以肯定,他们何竟这样对之全盘否定!连他们自己这次对提防大迷惑的传讲,若没有圣经以外那些从普遍智慧来的科技,也不能成事。心理学是一种科学,保证其真实性及可验证性。而它的科学性建基于实验,并在实验时要特定持守的「假设 ── 推敲」模式,其中包括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及假设检定等程序(参Christensen, 2001)。无论是物理学、化学或心理学都是依照同样的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圣经所讲的真理,是使人脱离罪的綑绑而得自由,又保守信徒不属世界的真理。 当人活出真理时,一定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可使我们明白这些心理活动的原理,叫我们更明白自己如何能活出真理。

再其次,他们以为心理学是属世的,教会是属灵的,因此彼此对立。这样将属灵/属世二元式的分割,是非常不健康的。虽然圣经教导我们不属这世界,却要活在这世界。「在世界」其中一个引伸出来的结果,就是所有神的使命,都会用一些属世的科技来完成的,而心理学就是在这些科学知识与技巧之一。由于心理学能使我们明白人内心的运作,知道人心如何硬化、变化、软化、及感化,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人的成长。正如基督教教育也运用心理学提供的年龄特性,增加灵命栽培的果效。属灵只需要在信仰方面持守圣经的原则,却不需要在一切观念和技巧,保持旧约或耶稣时代的文化水平。

信仰与心理学都注重人的心智与行为,而且最近心理学更研讨灵性的问题,与信仰相关。然而心理学没有跟从信仰,不信奉任何神祇,我们就不能把它用作服待的工具吗?马可记载有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由于他不跟从门徒,约翰要禁止他,耶稣却说,不要禁止他,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可9:38-40)。

(四)「庇哩亚人的呼声」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完备呢?
他们的方案无他,认为如果教会信徒透过圣灵及圣经,彼此服事,就可以除掉一切心理缺失或故障。笔者以为「庇哩亚人的呼声」过度简化问题本身;不知道他们从那里获得这么大的信心,以为在地上可产生一处无瑕疵的教会?又从那里来的信心,完善的彼此服事就可以除去所有心理问题?

「庇哩亚人的呼声」对今日教会能行出圣经真理,或钏窱菑ㄞu实的幻想。我们看见很多基督徒都不能在圣经里成长,未能支取神的能力,而教会与教会之间亦有很多不协调、纷争,和歧见,这不是罕见事件。其实那里有人,那里就有问题。

他们亦过份简化辅导者,认为凡是信徒,即使没有受过训练,都可以担任。而圣经则强调辅导者要有一些特殊的素质才可有效地执行任务。希伯来书论到耶稣基督为大祭师,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有他的条件。他凡事与弟兄相同,能站在人的立场上;他曾被试探而受苦,能体恤人的輭弱,产生同理心;他永远常存,能拯救人到底;他圣洁无邪恶,不会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在我们身上。一个未曾受过训练的人,可能会将自己的问题转嫁到受导者身上,使原本的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本来要助人,却反而伤害了别人。这就是俗语所说好心做坏事了。

其次,精神问题并非完全与属灵生命有关。现在我们知道,人的生理缺失、挫败的经歷、不良习惯、不正确的观念、环境有过度压力、较差的适应能力…都会引至精神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全部看为罪的话,就会变成反智反科学。约翰福音第九章有些门徒追问耶稣究竟是谁的罪使那人瞎眼,我们或许比那些门徒更顽固。当知道教会一些生活圣洁的人也会陷在精神疾病里,如讲道王子施佈真就有抑郁症 (Kirwan, 2007)。

要圣化教会,使其功能可以代替专业心理治疗,或许这可以作为长期的目标,目的只是减少信徒心理问题的产生及对专业心理治疗的依赖。若希望马上全面推动,只会严重忽略有心理问题的信徒,使他们失掉治疗的机会,这与彼此服事的观念,背道而驰。

总结来说,「庇哩亚人的呼声」所夸的属灵,在圣经的亮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下看,只是偏激与愚昧。他们偏爱特殊启示,把普遍启示判了罪;我们却持定两者各有不同的功能。他们以略嫌过时的知识,承认对物质研究的科学,却否定研究心智的科学;我们已指出两者有共同的科学机制。在信仰与心理学中间,他们似乎在制造是非,喜欢化友为敌;我们却希望平息干戈,化敌为友。在实践方面,他们只接纳神秘单方,罢黜百家;我们则忠告这是虚幻之想,不要拦阻有需要的人获得医治。其实属灵不用持守古老,忠于圣经不用排拒科技,真属灵不可能从偏激里产生,却应当实事求是。

参考书目Reference
l Baumeister, R. F., & Vohs, K. D. (2004).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Researc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Gilford.
l Freedheim, D. K., Freudenberger, H. J., Kessler, J. W., Messer, S.B., Strupp, H. H., & Wachtel, P. L. (1992) (Ed.) History of psychotherapy : a century of change. Washington, D.C.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l Johnson, E. L.,& Jones, S. L. (2000). Psychology & Christianity. Downers Grove, IL:IVP Academic.
l Kirwan, W. (2007). Biblical concepts for Christian counseling 灵性心理学 (F. Y. Lam, Trans.). Taipei, Taiwan:CEF.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4)
l Sue, D., & Sue, D. M. (2008). Foundation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a diverse society.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l 李耀全 (2002). 心灵辅导? 香港:宣道神学院
l 约翰布鲁格(1990). (编著)?面对自我 : 圣经辅导训练课程. Palm Desert, CA : Biblical Counseling Foundation.
《完》
timmy
timmy
已验证的老门徒
已验证的老门徒

帖子数 : 2517
注册日期 : 09-07-13

http://www.tudou.com/home/fish-cafe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